清同治时候,香山县荔山村(今属斗门县五山镇)书塾先生黄槐森上京会考。来到石岐,他同一群举子到孔庙烧香扶乩,祈问今科有谁考中。谁知沙盘上出现的竟是“无情鬼”三个字。“无情鬼”是谁呢?谁也猜不着。
放榜后,这群举子只有黄槐森一人考中进士。于是,他们便七嘴八舌问他——
“今科中个‘无情鬼’,原来‘无情鬼’是你呀!”
“你说说,你怎么叫做‘无情鬼’呢?”
进士高中,黄槐森好不高兴,便把一段私隐说了出来。
原来黄槐森勤奋好学,才华出众,在县里考了个秀才后,到外乡书塾执教。
有个学生的母亲是个美貌的小寡妇,他见黄槐森年青有为,早就有心于他。
这天,正好是五月端午节,小寡妇将精心包裹的粽子叫儿子送去书塾。谁知两趟都被先生打了回头。她想:自己亲自恭恭敬敬送去,先生是不好意思不收下的。于是,她打扮得花枝招展,拎着食盒来到黄槐森的住处。
黄槐森看出小寡妇的用心,严肃地说:
“谢谢你的好意。不过,为人师表,我不能随便接受你的礼品。自古有道‘男女授受不亲’,请你速速回去,以免旁人说不是!”
小寡妇又羞又气,一边出门一边恨恨地说:
“你这个无情鬼,好无情呀!”
(黄有连口述、邝金鼻记录整理、潘旺生插图)